“三多”所的“三多”专家
——记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劳动模范史云清
史云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所长。主要从事特殊天然气开发核心技术攻关、天然气发展规划研究、重大天然气生产项目开发方案编制等工作。
《士兵突击》里的主人公叫许三多,他不抛弃、不放弃,热爱生活,追求理想。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人称“三多”所——技术支撑地域多、项目多、涉及专业多,今天的主人公就是这个“三多”所的大管家——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天然气所所长史云清,我管他叫“三多”专家。
操心多:走路都想着项目
史云清如今工作外唯一的爱好是走路,“我的万步率基本都是100%”。但就是这走路的时间,史云清脑子里装着的还是项目。
我问他:“你每天最操心什么?”他说:“结果。”
科技部项目要验收了,创新性的结果哪里来?生产支撑方案要汇报了,针对性的结果哪里来?这都让史云清操碎了心。
他 没办法不操心。天然气所直接支撑着中国石化这艘巨轮的天然气大发展,大牛地、元坝、上海、松南、普光、川西中浅层……天然气所的生产支撑地域横跨大半个中 国。致密低渗气藏、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火山岩气藏……支撑领域是国际公认的难点。这些地域和领域几乎都是难啃的和别人啃剩下的硬骨头。
说起大牛地这块致密低渗气藏,史云清眼睛发亮。这一地区的致密砂岩,就像踩实了的干豆腐块,连水都挤不出来。2011年,这里的直井已经打不出商业气,必须搞水平井整体开发。
时间就是效益,集团领导下达死命令:“10月要见到开发方案。”史云清倒吸一口凉气,只有三个月时间,拼了!
史云清带领团队加班加点,搜集海量国内外技术材料,结合直井开发技术,形成了一整套水平井整体开发技术。层系划分、井网井距、单井优化、合理配产、井组优化……难点一个个攻克,就如战士,上了战场,就勇往直前!
史 云清带领团队,2012-2014年优选了1339亿方可动用储量,编制了大10、大98等井区29亿方产能建设气藏工程方案,方案符合率高达95%以 上,研发的首套集地质、气藏工程研究和经济评价于一体、动静结合的定量选区评价方法广泛应用于大牛地气区,为大牛地建成50亿方产能做出突出贡献。
担当多:冲锋在前不言老
油田的专家认可他的团队:作风过硬,不简单!团队成员评价他:他在,我们就有底。他说:“作为特殊天然气藏开发技术的带头人,最重要的就是担当。”
天然气所横向项目多,活儿都是急茬,出差是家常便饭,经常在现场一待就是几周。天然气所物探测井室负责人李浩回忆说:“史总出差从不搞特殊,和我们一起挤地铁、坐动车、睡标间。”干活时劲头像小伙儿,谁都看不出史云清已是年过半百的人。
前几天史云清组织元坝气田项目在天然气所内审查,他对每口井的生产特征都要刨根问底。这让天然气所气藏工程室负责人石志良有点怕他:“史总抠得特别细,我们干活也得很细,不然都回答不上来!”
核心技术攻关需要他把关,光是今年的科技部项目开题,史云清就组织团队反复审查修改了三遍。几乎每个项目节点他都会亲自把关,他说:“当领导不能当消防队,项目运行每个节点需要什么结果得心中有数,必须要整体把握。”
各地区的天然气项目需要史云清来回奔波,石志良说:“我们看不到他有闲的时候。”有时史云清刚回到北京参加科技部项目的审查会,油田上又传出新情况了,他又马不停蹄奔赴现场。
中国石化的天然气发展战略规划、每年的天然气年度部署也需要他组织谋划。如果规划不当,直接会对中国石化天然气业务发展带来风险。
同事们说他像有三头六臂。其实他不是超人,甚至在采访中还在不停咳嗽,他说:“一忙起来就顾不上这些了。”
指导多:矢志打造一体化创新团队
天然气业务是个系统工程,史云清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团队的特色和优势就是一体化。”
以前,搞地质的不懂气藏工程,搞气藏工程的不懂地球物理,搞经济评价的不懂气藏工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创新,总是创不出什么新。
史云清明白,团队必须走一体化路线,将地质、物探、测井、气藏工程、规划和经济评价等多学科有机融合,才能更好支撑众多的天然气项目。
首先转变的必须是人。复合型人才怎么培养?史云清采取了“笨办法”——手把手的教。
天然气所的年轻科研人员郑荣臣是史云清弟子,学校学的气藏工程,对测井不了解。史云清就从地质气藏一体化上给他分析,把测井曲线和沉积相图等资料拿出来指导。如今,郑荣臣已能独立承担综合性项目。
史云清笑着说:“以前项目汇报年轻人是押着上去,现在是抢着上去。”这样的转变来源于不断的指导和宽松的环境。
史云清说:“年轻人要经常去指导,给他撑腰,不能临到要结果了才去看一看。”年轻科研人员有不足,史云清从不轻易批评,而是用讨论的方式予以启发。
这位“三多”专家说:“一支队伍要持久发展必须人才辈出。培养每一个人才就是为中国石化栽下一颗树苗,总会形成一大片森林。”
劳动模范-史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