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华东CCS四方联合研究项目第二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宝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地质师、院长郭旭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科协主席李阳,我院副院长王光付、壳牌全球CCS战略与业务发展总经理亚当·普林斯、巴斯夫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营运和基地管理薄颜出席会议。
会上,国际合作部代表秘书处汇报了联合研究工作进展及2024年CCS现场项目调研计划,四方单位就各自承担工作进行汇报。王光付代表中国石化作“华东地区CO2封存潜力评价及有利区带初步筛选”报告。
会议审议了2023年联合研究阶段性成果及2024年现场案例调研计划。项目研究明确了华东地区碳源分布及排放特征,初步评估了潜在碳捕集技术适宜性,共同确立了CO2地质封存选址标准及流程,系统评价了中国石化江苏、华东、上海三个油区CO2地质封存潜力,初步筛选确立了CO2地质封存有利区带,提出了华东地区千万吨级CCS集群项目分三阶段推进的建议,为下步项目可行性方案编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郭旭升对下步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立足华东地区,放眼全球视野,充分发挥四方研究力量优势,取长补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推进样板工程研究;二是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提升联合研究团队工作效率,加快联合研究工作节奏,确保按期完成预期工作任务;三是要进一步开阔思路,将封存对象由常规储层扩展到非常规页岩储层,考虑页岩油注CO2提高采收率与封存协同,探索相对密闭空间中如何实现CO2有效封存,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进一步强化交流合作,推进技术共享、数据共享、成果共享,保障高质量高水平成果的取得;五是要进一步优化调研计划,组织好2024年境内外现场案例调研,为联合研究提供成功经验借鉴。
郭旭升强调,CCS/CCUS集群化发展成为国际热点,华东地区CCS项目是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集群项目,囊括了油气生产、石油石化、钢铁等行业头部企业,项目研究对未来CCUS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区域绿色低碳产业链构建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四方团队要借此东风,抢抓战略机遇,同向发力,携手攻坚,力争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李阳指出,四方联合研究工作推动是有力的,成效是显著的,成果是突出的,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华东地区规模化CCS项目实施存在着断块地质特征复杂、源汇匹配优化难、封存安全性不确定性大、方法学研究亟待突破等问题,需要四方团队强化交流、集智攻关,期待团队交出一份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据悉,四方联合研究团队秉承开放、包容、协作、共享的理念,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充分发挥四方研究力量优势,取长补短,取得了预期效果。联合秘书处坚持每周召开协调会议,解决项目组遇到问题和困难,研究小组每两周组织线上线下联合办公,有效推进碳源排查及封存选址研究工作,稳步推进了华东CCS项目联合研究工作。
来自中国石化、壳牌、宝钢股份、巴斯夫的50余名代表参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地质师、院长郭旭升讲话
副院长王光付作报告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