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游直属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三部一中心”的工作定位,以担当上游“四链”融合先行军为目标,聚力攻关、砥砺奋进,以更加有效到位的科技供给,支撑上游稳油增气降本增效。
推动“四链”融合,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首要地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聚焦油气勘探开发前沿领域,推动从“0”到“1”的创新突破。一方面,通过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国家项目、集团公司项目群、基础前瞻项目为依托,统筹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做好新型油气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力争在深层-超深层、深层页岩气、海外非常规等领域牵头承担国家项目,推动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做实各级实验平台,夯实原始创新基础。进一步明确各级实验平台建设主体,落实责任,鼓励各级创新平台牵头国家重大项目、基础前瞻项目,用好实验室专项等科技投入,在原始创新上持续发力,在理论技术上引领上游。此外,将依托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围绕深层-超深层油气、页岩油气、深层煤层气等领域,加强勘探理论认识攻关和开发规律、机理研究,支撑新领域勘探突破和重点油气藏效益开发。聚焦CCUS、地热、天然氢、氦等新领域,积极探索商业利用技术攻关,努力开辟转型发展新渠道。
推动“四链”融合,必须强化创新链向产业链的转移。面向上游勘探开发重大难题,凝练科学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应用于生产实践,推动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勘探方面,聚焦主要含油气盆地,超前布局战略选区,抢占有利勘探领域;立足中西部大盆地,加大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研究力度,优选突破区带和目标,促进新区新带新领域大突破;立足东部富油凹陷,围绕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展资源潜力分类分级评价,深化富集机理研究,建立甜点评价体系,攻关关键预测评价技术,力争实现页岩油规模增储。开发方面,面向油气田开发主战场,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优势产品与技术,加大短流程预分水装置、稠油冷采降黏剂、COMPASS软件等推广与应用力度,支撑高效开发。深耕中西部大盆地,为“三北一川”持续上产提供全方位人才、技术支撑;攻关非常规,引领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煤层气高效开发;持续攻关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技术,力争尽快成为战略科技支撑力量。
推动“四链”融合,必须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高度重视信息链在推动创新链向产业链转化过程中的媒介作用,加大人工智能算力投入,持续开展勘探、开发数据治理,加强人工智能与勘探、开发技术融合,优先落地地球物理智能解释、测井解释、岩芯图像分析等专业场景模型,赋能勘探开发科研工作提升效率。持续优化科技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效果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大力落实集团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确保奖励由科技成果主要发明人获得。大力实施项目长负责制,确保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财务管理、项目运行、奖金分配等的决定权。持续探索科技孵化器机制,将科技孵化公司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引擎。积极探索为科研人员减负机制,大力落实“无会日”要求,利用好科技共享服务中心,为科研人员减轻事务性工作负担,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科研。
推动“四链”融合是提升科技创新质效的战略性举措。石勘院将坚决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职责,以一流的科技创新业绩,为打造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强大民生保障力、强大精神感召力的中国石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