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8月6日,中石化海相碳酸盐岩、超深层页岩气专题研讨会暨2025年第二批常规、非常规风险探井论证部署会在成都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地质师、石勘院院长郭旭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由油田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宇主持。
海相碳酸盐岩、超深层页岩气是中石化上游业务向深、向源持续突破的核心战略领域。本次会议汇聚了上游三大研究院以及勘探分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等十多家单位。与会代表围绕海相碳酸盐岩、超深层页岩气在中西部叠合盆地的勘探新认识、回顾性评价、有利目标优选部署,以及物探与工程技术创新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汇报与交流。
郭旭升对科研人员长期深耕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赞赏与肯定。他强调,未来要加大海相碳酸盐岩及页岩气勘探力度,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思想层面,要坚定信心,勇于自我革命,在坚持海相传统勘探理念精髓的基础上敢于创新突破,进一步推动页岩革命,实现超深层页岩气规模探明与有效动用。二是认识层面,要扎实基础,夯实地质认识,精准选取勘探突破口,形成针对性评价体系。三是技术层面,要突破瓶颈,加强精细研究,着力打造适用于深层油气压裂改造、地球物理预测、基础实验分析等颠覆性技术体系。
张宇指出,未来勘探工作须牢牢把握“资源、认识、部署”三个核心定位,时刻进行“勘探过程主要矛盾是否把握、地质认识和工程技术是否匹配、目标井位部署是否针对及新领域勘探准备是否充分”四个自问,始终聚焦“战略拓展性、储层确定性、成藏差异性”三个定性,力争“十五五”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上,石勘院做《海相深层超深层领域潜力评价与有利勘探目标》《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西侧台缘带区带评价与成藏模式》《塔西南近期地质研究进展》《四川盆地志留系深层-超深层页岩气研究进展及启示》等四个专题报告。报告从构造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特征、源储耦合关系、油气富集规律及页岩气面临的“低电阻、高含水、高返排”难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油气成因机制,系统阐述了勘探创新性认识,并提出了下一步攻关方向与部署建议。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认可。
会议同时对勘探分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胜利油田等10家单位提报的10个常规风险目标、6个非常规风险目标及7个非常规预探目标展开审查,主要涉及深层-超深层、邻源地质体、常非一体、外围新区、页岩油气及煤层气等领域。其中,石勘院自主提报永深1井,主要探索准噶尔盆地腹部风城组源内常非一体,兼探石炭系邻源潜山,分别与东北分公司和中原分公司联合提报松南地区沙河子组陆相页岩气风险探井长页1井、东濮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风险探井前页1井。相关论证成果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来自油田部、上游三大研究院及各油田企业管理人员、科研骨干等共计1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地质师、石勘院院长郭旭升讲话
会场